黎江: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当代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7月1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金融壹账通协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黎江发表主旨演讲。他围绕“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话题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是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当今中国,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都正处于高速变化阶段,趋于向数字化方面转型,且其数字化的幅度、规模和深度都是巨大的。第二是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滞后于实体经济。以往金融机构因其投入规模等因素在信息化程度方面走在前列,但是现在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在数据释放等方面已经超越了金融机构。第三是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有核心技术的驱动。“拥抱开源、拥抱社区、拥抱开放”,要从更高的体制层面来解决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主要矛盾。第四是金融的创新要和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区块链去建立一个解决信任问题的新体系。最后,他还提醒到,做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要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和共同点,特别是要看到底层的技术和实质,不要把科技仅仅当做工具和生产力手段,而要当做一种生态,一种生命和一种未来公司很重要的形态,这些形态决定了公司未来的生存、估值,也决定了实体经济跟科技是否可以更好更有效地融合。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黎江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今天的题目关键词是“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东西是动态的,金融科技现在处于高速的变化,实体经济在中国也在发生高速的变化。我们现在讲的词“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已不是以前的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它们在做数字化转型。过去我和很多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从业人员接触的时候,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科技都在做好数字化转型,而且它们数字化转型的幅度、规模、深度,有的时候都让我感到非常佩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和金融科技的企业,不管是从新产品的创新、自身企业的运营、给员工的赋能,还是为他们的客户在创造新的价值方面,都在做快速的数字化转型。
我举个例子,我们微软公司北京加速器,加速器里面有个企业叫甘来,原来做的就是很传统的实体经济,就是做一个自动贩卖机,可以通过物联网监测消费者买货的情况,但是我们的创业者,非常善用科技,在贩卖机这个屏上有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图像的相似度比对。贩卖机不管是在放在小区,还是其它公共地方,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去做一些图像的猜谜或者图像的相似度比对,屏幕上有四个图像,如果图像相似度大的话,你就可以得到奖品。
这个贩卖机不仅在卖货,而且在收集数据,它在给客户画像,不断地在创造数据。任何实体产品以后都是一个数字化的容器,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贩卖机对在这个小区或者在这个会场周边来买东西的客户进行画像,还会记录一些其他具体的信息,比如什么时间,是男性还是女性,客户是什么样的情绪,结合各方面来做客户画像,然后进行一个与产品的匹配。你说这个贩卖机还是一个传统的实体经济吗?不是了。
我们可以看到,零售行业在快速的转型,我们的制造行业也在做数字化转型。所以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科技,它们都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这个推动力是非常大的,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即ABCD+5G的合力推动的。我们知道人类的社会发展经历了第一代工业革命、第二代工业革命和上世纪60年代电子化、自动化的第三次的工业革命,以及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转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几次工业革命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新一类的实体经济、新的金融科技和新金融的新的业态。
我在过去和很多企业在交流的时候,不管你是做实体经济,还是做金融科技,实际上我们的董事长、创始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你告诉我,我怎么能变成一个好的科技公司?因为现在全世界估值最高的就是科技型公司,确切的说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协调的新型生态科技公司,而不是传统的靠自己的专利、靠自己的产品或者靠自己核心技术的老科技公司。
大家都想成为新科技公司,在我们国内的发展过程中,以前我国的金融在信息化程度方面是走在实体经济前面的,因为在以前我们的金融投入非常大,而且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的统一和集中,包括一些新的产品,如网银等等,技术投入比较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整个金融科技与新科技,甚至相比实体经济来说,在很多方面滞后了。现在新一代的科技,一定是基于云计算,基于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而不再基于我们传统的开发中心、生产中心和开发团队。不管你这个团队是上百人还是上千人,如果我们没有拥抱开源,没有拥抱社区,没有拥抱网络新型生态的科技商业模式,那么这样的一个公司是没有太大发展潜力的。
我在与海外的一些投资机构在交流,他们把全世界的公司估值分为四大类:
1、你是一个资产的拥有者和运营者,不管你盈利怎么样,估值就是你营业额的两倍。
2、服务性企业,不管你是保险、咨询公司还是银行,你的估值就是你营业额的3倍。
3、你是有核心技术的,比如医药和软件行业等等,你的估值就是你营业额的5倍。
4、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生态公司,你的估值是营业额的8倍。
如果我们收购的技术是一个夕阳技术,甚至是很快就要落伍的,那么对这个技术怎么做它的估值,怎么去评价呢?它给我们在国内的产业和在国外的产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是金融科技或者说金融领域在支持实体经济,而且现在很多实体经济甚至在商业模式方面正在做转型,都想变成软件公司,都想变成科技公司,都想把自己的数据资产用区块链释放出来,而金融机构实际上在科技估值和风险评估方面是滞后的。
现在讲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应该从一个动态的,从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变化方面来看。在这背后要有技术驱动,要有核心技术,也要有一些新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拥抱开源、拥抱社区、拥抱开放的生态型科技。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国际上,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推出了PSD2,监管要求所有银行把这些数据公布出来,让实体经济调用这些数据,为什么?因为它要扶持新的Fintech产业,而不是老的金融经营模式。这对英国传统的银行、保险公司,对澳大利亚的银行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从更高的体制层面来解决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不是向我们再发多少文件,再做多少学习,再做多少宣讲或在内部搞一个什么项目就能够支持的事。
所以怎么能够更有效地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推动实际经济和金融科技呢?实际上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背后转型的很多逻辑都是一样的。很多金融机构在做数字化转型,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像以前一样,在信息化时代,把自己的供给侧、渠道、网点或者销售,把这一套产品再强化,然后再提高效率,而是供给侧的东西在不断优化,关键是在需求侧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平台,然后整合上下游,集聚合作伙伴的能力做生态型企业。
金融机构在做数字化转型第三个关键是很多金融的创新,就是它们和它们的供应商或者说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区块链来建立一个好的信用、信息分享以此来解决信任问题的新的体系。所以我觉得这些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探索。现在大家都在不断地利用科技,不断地探索,在科技的使用过程中找到规律,然后再去做。金融机构相比实体经济来说,其实国内的金融更善于和国际打交道,更善于跟国际的大公司合作,若是和一个初创公司或者说和金融的新技术、新业态的公司打交道,我们金融机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有一大堆的招标、考核、入围等等这样的制度,实际上这约束了我们去更多、更好地拥抱新科技,拥抱新的、变化最快的方面。不去拥抱,不去参与,你根本就不会掌握在这里面的关于科技内容方面的风险评估、未来的估值,也不会享受未来高增长的红利。
最后一点,微软公司这几年在中国,其实不仅是为我们的大企业、传统企业、实体经济、金融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培育新的科技体系。在中国,我们搞了24个孵化器,还在北京跟上海建了两个加速器,这两个加速器是每年运营两次,每次6个月的时间。加速器跟孵化器的区别是什么呢?孵化器从天使阶段就要不断的培育、经营,而加速器是A轮以后才能进入。微软的加速器在国内入选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每年入选的比例是1.7%,也就是说,每次想报名加入微软加速器的企业有1000家,但我们每次只入选17家,这17家全在新科技领域里面,但是又跟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科技紧密结合的。比如说它们是涉及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方面的新型科技企业。
微软自身不占加速器企业任何股份,但是微软周边有200家VC,包括国内很多顶级的VC,都在不断的给加速器企业投资,所以很多加速器企业,在入选微软的6个月时间之内,市值都能涨到3倍以上。这两个微软加速器前前后后培育了近200家公司,未来这200家公司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代的独角兽公司。当然微软除了培育新一代的科技技术跟企业外,在中国还有微软的研究院、微软的工程院,和这些加速器、孵化器企业不断的对接,不断的进行交流。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说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去真正的感受这些创业者是怎么样看待未来的科技和整个产业的变革。
我们做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是找到他们的结合点、共同点,特别是要看到底层技术和底层的东西,我们不再把科技仅仅当做工具,当做一个生产力手段,科技不是这么简单。科技是一种生态,是一种生命,是一种未来新公司很重要的形态。而这些形态,决定了你公司未来的生存、估值,决定了你实体经济跟科技更好更有效的融合。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发布,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历程,深度研究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热点。本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对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研究。本书是年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2018年度报告,其主题是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全书分成10章和4个专题,最后还列举了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以及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大事记。
扫码阅读报告发布稿
扫码购买报告正式发行版
观点整理 李帅帅
图文编辑 蒋旭 王钰彬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